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关于加强新时期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引导工作的调查报告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6-01-12 11:48:09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如今,老一辈创业者年近退休,一大批年轻的接班人和创业者走上了舞台。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引进来”“走出去”的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中,每年涌现出自主创业、海归创业更多的青年“创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引导他们接好班,发展好企业,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统战部门、工商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带着这一课题,武穴市委统战部、工商联在各基层商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年轻一代开展了的问卷调查,并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听取非公经济年轻一代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梳理,为各级统战部门研究和解决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当前非公经济人士年轻一代的构成
 
    现阶段,武穴非公经济人士年轻一代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继承父业的“富二代”。占年轻一代45.9%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公经济人士队伍中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二是回归创业类。一些先打工后经商,利用一技之长,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经过艰苦创业,合理规范职业生涯,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占年轻一代23.3% 。 三是自主创业类。主要是土生土长的原生型企业家、还有一些海归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选择独立或联合创办的公司。占年轻一代30.8% 。
 
    (二)当前非公经济人士年轻一代特点
 
    1、继承父业的“富二代”。其中的一些人自幼随父打拼,在父辈耳提面命的教诲和耐心呵护下,缩短了奋斗的路径。另有一些年轻的“富二代”,虽与父辈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但他们大部分都会在未来接手父辈的产业,现在尝试增长阅历,积累经验。
 
    2、回归创业类。调查显示,回归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大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小微企业为主。一大批回归投资创业者,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人才,还带回了都市文明、现代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成功创业有一定的信心。
 
    3、自主创业类。土生土长的原生型企业家素质正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
 
    在三类调查对象中,总体来说他们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强。尤其是80、90后,绝大多数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希望能快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能自觉地把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有的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了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职能;还有的在各级商会、协会任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来自家族期望、社会看法等方面的压力较大。
 
    (三)当前非公经济人士年轻一代思想动态
 
    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与时俱进。不愿安于现状,政治嗅觉敏锐,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使他们变得聪明起来,普遍关注时事和政策的变化,注意从新闻报道、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中捕捉信息,用自己的智慧分析、加工、判断经济走势,并善于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以此作出自己决策,觅到商机。
 
    2、价值取向多元。在被调查的人员中,一些年轻一代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意识强,缺乏对党情、国情认识及党和国家特殊感情,一方面,他们十分期待政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公平竞争,政策阳光、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好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多种途径为自己提供便利、走捷径,拉拢行贿,希望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3、政治诉求强烈。70年代创业者在企业发展壮大和初具规模以后,普遍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关心企业的合法权益,渴望得到相应的政治待遇,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事业联系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他们思想的主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缺乏拼搏的韧性。没有“创一代”那种物质溃乏年代的生活经历,相对缺乏在艰苦条件下磨砺出来的那种拼搏的韧性。
 
    2、部分年轻一代意识方面与创一代存在区别。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个人追求不同,再加上理想信念教育覆盖面原因,80年代、90年代不像“创一代”那样发自内心的认同改革开放,也能自发地产生对中国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关注度明显下降,对社会职务和荣誉认识比较浅显,有些年轻一代不注意自身社会形参与黄、赌、毒等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事情。只知道自己有钱,却不知道钱从何来,只知道怎么“炫富”,不知道如何“创富”。有的小富即安,攀比的是财富超过谁、名气比谁大、存折有多少、房子有几处。
 
    3、面临着理想和信念的考验。起初创业都充满干劲,期待通过企业发展实现人生抱负。但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才难招、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常常感到茫然、困惑,吃尽了办事难的苦头,甚至碰得头破血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理想信念开始受阻。主要表现在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下降,认为地方党委政府在为服务经济发展、落实国家政策、优化经济环境上说得多、做得少、落实得更少。逐渐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甚至对企业的前途表示担忧,出现了不讲诚信的现象、违法经营等现象。
 
    4、履职履责存在力不从心。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在大灾大难面前都敢于担当,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热心参加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认识到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公众形象,但考虑到成本投入,使得其在做好事、做善事的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或有无奈之感。
 
    5、资金、人才、技术、政策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资金缺乏、融资难是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回归创业人员普遍反映,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自身的资金积累和信贷融资,缺少有效的抵押物,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招不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创业初期提供的待遇相对较低。回归创业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大多在城镇,创业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等缺乏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很多创业者对政策扶持的感受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扶持未能全覆盖,在项目扶持、资金补助中扶优扶强、锦上添花思想浓厚,政策扶持未形成合力,相关部门政策扶持各自运作,缺乏联动,创业服务仍有欠缺。
 
    三、对策和建议
 
    非公经济年轻一代生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年轻有知识,面对其多元的教育背景,尚不成熟的思维评判能力,撕裂破碎的人格心态,不成体系的历史认知和模糊不清的主体归属,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人士年轻一代,必须引入统战新思维,新思路,摸索新途径,信他们,尊重他们,包容他们,以联谊交友的心态,在平等交流中赢得他们的认同。
 
    1、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中央统战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引导“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对非公有制人士年轻一代的教育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突出的工作重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引导基本点,就是让年轻一代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企业发展来之不易,财富积累来之不易,大好局面需要倍加珍惜。有了钱,更应该有责任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是引导基本方向,爱国作为合格公民的神圣责任。敬业是发展企业、成就事业的基本保证。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守法是依法治国对民营企业家的基本要求。贡献是民营企业家应该具备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2、大力支持,提供帮助。以工商联为平台,关心、支持年轻一代守业创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年轻一代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调研摸底,制定台账,责任到人。支持鼓励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创一代”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同时发挥自己的专长,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支持他们多参加社会健康进步的各种社会活动,增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建立起新型政商关系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3、加大举措,营造氛围。一是在制订地方政策和执行国家政策时广泛听取年轻一代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公示力度,将职能部门的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搭建三大平台。搭建法制教育平台,搭建公益活动平台,搭建典型选树平台,根据非公经济年轻一代所作的公益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设立相关荣誉,引入倡议制和承诺制,促成得到社会肯定。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主动推荐创业好青年,严格审核把关,利用电视台、网络、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4、注重方法、做实引导。按照“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要求,做好三抓。一是抓交流。推动建立完善政企沟通制度。二是抓教育。抓培训教育,利用工商联(商会)组织自有平台,实行菜单式培训;抓培养教育,加大培养力度,把他们中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搞好传帮带,符合条件者推荐到政协等组织中去,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三是抓引导。抓典型引导。评选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标杆,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引导他们向典型看齐。抓活动引导。创新活动载体,继续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经常开展聆听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常执委)新一代为主要群体的呼声,引导他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自身企业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并建立长效机制。抓传媒引导。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针对年轻一代多传播正能量的信息,引导他们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一是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统战部门的工作计划,成立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明确专员负责。二是建立党委统战部门的非公经济年轻一代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专门研究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将工商联、团委、工会、人社等有具体工作接触的部门,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部门,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纪检监察部门全部纳入联席会议,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三是建立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帮扶服务机制和政治关爱机制。将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培养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年轻一代教育培训纳入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专门安排资金,把握导向、注重规模、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设立创投基金,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对年轻一代群体中诚信守法、创新能力强、履行社会责任多的给予支持表彰,把为非公经济做好服务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注重问效和问责。四是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搭建长期学习交流沟通协作、成长进步平台,成立多种形式高端联谊组织,将其打造年轻一代理念更新、品牌创新、合作共赢的孵化器,并安排统战干部专职负责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