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湖北民族 >

150件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见闻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25-04-28 15:23:30 【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4月27日,“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该文物展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文旅厅主办,省博物馆承办。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能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


文物无声,却默默诉说着各民族在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


多件展品系首次展出


150件(套)展品中,有多件(套)系首次与观众见面。


“由于胡家草场的汉简尚未完全公布,我们这次只是展出了汉简令典的目录。”省博物馆陈列部策展人张明介绍,出土自荆州的胡家草场西汉令典“令散甲”目录简牍,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在目录简牍中,有涉及中原民族以外的多个民族的律令,涉及分封、拜爵、徭役、朝见等诸多事项。“根据简牍中的内容,各民族的人平等地享有很多权益,这体现了西汉早期的民族政策理念。”张明说。


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留下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首次展出的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来自兴山的游客刘女士,专门在《昭君出塞图》的展位前拍照留念。


“从小就听说昭君出塞,但总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站在展品前,刘女士感慨万千。她说,“今天在省博物馆亲眼看到《昭君出塞图》这件文物,我突然觉得王昭君是一位曾经生活在荆楚大地上,跟你、我、他一样鲜活的生命,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当年能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她的老乡,今天同样生活在兴山的我们,一样能为民族团结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民族交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我久仰曾侯乙编钟的大名,但直到看了今天的展览,才知道原来这件荆楚瑰宝还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展览的礼乐文明展区,武汉市民王先生久久驻足。


在他面前,宣传板上详细介绍了曾侯乙编钟铭文上的各国律名,不仅有曾国的乐律、楚国的乐律,还有齐国的乐律、晋国的乐律等。“各国乐律在曾侯乙编钟上交织成曲,令人感到特别震撼。民族交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王先生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告诉大家,这种民族之间的深度交融,穿越历史长河,延续至今。”张明介绍,在彩漆浮雕十弦琴这件战国时期的展品旁,展出着南朝时期的高山流水画像砖。不同历史时期的这两件展品,共同传承着“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这种知音文化,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力量。”张明说。


民族团结的历史照进现实,滋养当下。


青砖茶被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誉为“生命之饮”。湖北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远销牧区的青砖茶中,“长盛川”等青砖茶广受欢迎。此次展出的长盛川褒奖状、大巨川洞庄青砖茶、内蒙古包头隆裕泰粮货店以砖茶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的凭票、英商宝顺合茶庄招牌等一系列文物,都铭刻着民族交融的历史。


站在展位前,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刘彩霞感触颇深。她所在的企业,赓续600年制茶文脉,主要生产“长盛川”牌湖北青砖茶及其衍生产品。“我们将以茶为媒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茶产业的‘生产链’变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铸牢链’。”刘彩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