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西陵区现有中小学32所,在校学生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10%。2018年以来,西陵区以“五个一”为抓手,在全市创新启动“双语双向”教育服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抓好责任落实,出台一份实施方案。年初,区教育局、民宗局联合制定西陵区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明确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从制度层面建立工作责任落实机制。
抓好常识教育,开设一堂学习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组织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1-2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促使小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基础知识,中学生全面掌握民族团结基本常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抓好活动实践,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以及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节点,组织辖区中小学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每年开展1次以上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少数民族学生达到10%以上的学校集中统一组织开展活动。
抓好政策宣传,组织一次巡回展演。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以民族政策法规、各级先进典型、援藏援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每所学校展出一周为期限,组织开展“西陵民族工作巡回展”,目前已在各学校开展巡回展演。
抓好典型引路,培育一批创建标杆。强化示范引领,以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深入挖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的经验做法,涌现出得胜街小学、常刘路小学等一批全省民族团结创建进校园先进典型,在全区推动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