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湖北民族 >

恩施鹤峰县“四个结合”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4日
  
  恩施鹤峰县聚焦“三个先进县”“五个鹤峰”建设,注重“四个结合”,以创建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一、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产城生态一体化”发展战略,抢抓全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616”对口支援等机遇,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现创建工作与县域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截止去年底,鹤峰县域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506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997元,增长9.5%。
 
  二、注重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以党建引领促脱贫,以民族团结助攻坚,推进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齐头并进,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去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全部出列、贫困户22785户7.1万人全部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降至0.23%,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
 
  三、注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树立绿色消费观,让生态理念内化为全县各族群众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外化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75.9%、84.5%,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生态乡镇、生态村比例分别达到100%、60%,走马镇和中营镇大路坪村、五里乡南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8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省县市第一。
 
  四、注重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保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55公里,硬化农村公路706公里,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通畅率达100%;解决了1900户低电压用户用电、4.7万人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医改工作纵深推进,县中心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四化”乡镇卫生院和“五化”村卫生室达标率均达100%,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共享医疗”服务,在本县住院治疗的病人比例由2011年的不到50%上升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