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荆门市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结合辖区少数民族特点,为少数民族量身定制调解方式,受到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一是调解主体多元化。充分挖掘辖区党员、居民骨干、少数民族模范个人、社区志愿者的积极性,形成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解强大阵容。积极建立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室,民族团结之家,在辖区各族同胞之间、社区居民邻里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入律师调解、爱心人士调解、宗教团体调解,推动社区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将居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化解在社区。
二是调解过程协同化。凡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市场监管、医疗、交通、保险、教育等矛盾纠纷,中心协调相关调解委员会的衔接流转程序,并通过委派、委托、邀请调解等方式加强与行业调解协会等其他社会调解组织无缝衔接,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途径,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人民调解便利。
三是调解队伍专业化。建立涉少数民族矛盾调解法律顾问团,将熟悉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精通民族工作方法的退休党员、教师、民族工作者形成少数民族人民调解专家库。在相关社区设立专职少数民族调解员组成少数民族调解工作室,及时化解涉及少数群众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