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近年来湖北省委坚持在全局中谋划,从整体上推进,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统战部指导、部门配合、工商联具体负责、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为县级工商联建设搭建平台,促进其发挥应有作用,使县级工商联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值得信赖的“娘家”,成为党委政府的可靠助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形成县级工商联建设的工作合力
1立足战略全局,深化思想认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促进各级统战部把县级工商联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促进工商联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
2注重顶层设计,搞好宏观指导。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编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工商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2013年6月底前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全部实现“一设立、五个有”;2013年7月起全面开展争创“五好”活动,用3年时间使80%以上的县级工商联达到“五好”标准。
3强化督办落实,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召开会议推动。相继召开全省县级工商联建设现场推进会、工作片会,督促各地落实县级工商联建设的目标任务。二是领导重点督办。省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市州县,定期调研,掌握进度,“面对面”地督促解决问题,并建立县级工商联建设季报制度和重大事项专报制度。三是抓好典型示范。确定了一批县级工商联建设示范点,选树了宜都市、通山县、武汉市武昌区、荆门市东宝区等先进典型,促进各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四是强化评价考核。把县级工商联建设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体系,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增强县级工商联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强基固本,提高县级工商联建设的整体水平
1抓关键,建好县级工商联领导班子。注重选好配强“一把手”,探索选拔了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等30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任县(市、区)工商联主席。注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对县级工商联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全员轮训,推动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引导统战部、工商联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后备人才,从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选拔后备干部621名,与其他党政干部同步培训、同步锻炼、同步使用;以“新生代”企业家为重点,请名师、进名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考察交流活动,培训、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
2抓基础,健全县级工商联组织网络。推进乡镇(街道)商会组织全覆盖,实行党政领导联系商会制度,按照“商会+党支部+工会”的模式,掀起乡镇(街道)商会建设的热潮。推进工商联会员全覆盖,采取老会员带动新会员、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入会,壮大会员队伍。推进工商联工作全覆盖,通过商会组织联系服务广大会员,利用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工商联服务工作全覆盖。
3抓保障,确保县级工商联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近两年来全省县级工商联新增编制117名,在岗在编人员565名,新增工作人员201名;工商联的办公经费和商会建设、维护权益等专项经费,全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32个县级工商联解决了无独立办公场所问题;103个县级工商联全部配备了办公用车和现代化办公设备。
4抓规范,推动县级工商联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以“两网、三库、五机制”为主要内容,加强县级工商联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两网”即湖北省工商联官方网、天下楚商信息网,并依托手机短信、手机报等网络通信手段,改进联络方式,提高办公效率;“三库”即以县级工商联为基础,建设会员基本信息库、上规模民营企业基本信息库、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库;“五机制”即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商会建设和会员发展工作机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机制、工商联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工商联机关管理机制。
(三)充分信任,放手支持,发挥县级工商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1抓好阵地,发挥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把县级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围绕增强信念、信任、信心,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领;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调查研究、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典型宣传等规划,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光彩行”、“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评选表彰等活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在建设队伍、保障经费等方面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大力支持。
2搭建平台,发挥在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支持县级工商联做实、用好“一中心、六平台”。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与工商联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提供场所、提供项目,建设融资担保、法律维权、人才服务、教育培训、信息咨询、交流合作六大平台。全省103个县(市、区)都以各种方式组建了专业服务机构,有31个县(市、区)单独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
3提供舞台,发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工商联吸纳进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就业安置领导小组、劳动关系协调小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指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为工商联组织开辟更加广阔的工作空间。
4推向前台,发挥在服务党政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在整治、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中,赋予工商联组织评议监督的职能,通过特邀监督员、行风评议员、企业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情况专报、专题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工商联组织特别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政府及部门工作评价、机关干部奖惩上有话语权,以促进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三、工作成效
2013年9月24-25日,全国县级工商联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充分肯定了湖北全面推进县级工商联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指出湖北县级工商联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1、县级工商联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所有县级工商联全部达到了“一个设立、五个有”的要求,都配备了办公用车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县级工商联的办公经费、政治特别费和考察调研、教育培训、商会建设、维护权益等专项经费全部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平均增加50%以上,并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
2、县级工商联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县级工商联主席的平均年龄457岁,比上届下降31岁;有42名符合条件的县级工商联主席分别进入了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县级工商联党组书记全部由同级统战部副部长兼任,平均年龄464岁,比上届下降21岁。
3、县级工商联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全省已有97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商会组织,占乡镇(街道)总数的80%。会员信息库已基本建立,县级工商联会员已突破14万个(占全省各类会员总数的78%),覆盖到县域所有支柱产业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