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以“六项工程”扎实推进统战工作
竹山县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作为加强统战工作的主线,精心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提高统战工作影响力,全县统一战线呈现出争先创优、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抓教育,明方向,实施“筑基工程”。扎实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以增强政治共识为引领,组织党外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邀请省委统战部领导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党的十八大有奖知识竞赛;以当代无党派人士先进典型为榜样,组织观看电影《袁隆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为依据,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及非公经济人士深入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参观、考察。大力实施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围绕“事业成功靠什么、人生出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竹山干什么”开展大讨论,开设非公经济理想信念流动道德讲堂,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举办“建功立业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演讲比赛,受教育总人数达3000余人次。
二、广联络,架桥梁,实施“招商工程”。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乡镇工商联分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乡镇工商联分会,成立5家行业商会。邀请十堰竹山商会组团参加女娲文化旅游节,联络北京同仁堂、中旅集团等外地知名企业来竹考察投资,成功举办竹山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家乡行活动,邀请上海市十堰商会来竹实地考察,与上海宝山区工商联签署友好商会协议,近三年来,协议签约项目26个引资123.3亿元。
三、搭平台,建载体,实施党外干部“成长工程”。组织党外人士参观经济建设示范园区,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医药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技读本500多册,免费义诊群众1000多人次,发放药物5000多元,组织150多名科技特派员与全县254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推荐1名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锻炼,选配4名正科级党外干部,增补了17名县九届政协委员和4名政协常委。建立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信息管理系统,储备党外干部(副科级及以上)90人、党外知识分子(高级职称以上)72人。畅通渠道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先后提交有价值的建议350多条、提案70余份。
四、促发展,保稳定,实施民族宗教“和谐工程”。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纳入“六五普法”和县委党校教学内容,纳入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编印《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方针政策资料汇编》5000多册,在竹山电视台、竹山经济频道滚动播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系列专题片》,在《今日竹山报》开辟专版、设置专栏进行专题宣传报道;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将东门回族村基本建设项目纳入省级散居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争取财政支持,对1800名伊斯兰群众发放人年均50元的肉食补贴,对外来少数民族经营户实行一户一卡动态管理,完善与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企业联系交友制度,发放便民服务卡,妥善解决生产、生活、经营困难。
五、提服务,增友谊,实施对台侨务“交流工程”。坚持联系经常化,服务常态化,经贸合作扩大化,排忧解难真情化,寄送慰问信3000多封、贺年卡1600多张,与重点台胞台属、侨胞侨属电话联系260多人(次)、书信联系100余封;精心制作统一战线同心联系卡,完善对台、对外经济合作机制,争取县委重视,先后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余万元,对定居台胞和重点台属、侨属进行走访慰问。
六、学先进,聚能量,实施“典型引路工程”。健全宣传队伍网络,成立统战干部、统战委员、统战干事和重点统战对象为主体的统战宣传员。拓宽宣传渠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创办开通了“竹山统战”网站,累计发表信息600多条、图片100多张、理论文章50多篇,创办内部刊物《竹山统战》、《竹山商会》,累计刊出80多期。开展网络舆情、电视新闻专题讲座,举办统战系统金秋笔会活动,评选出《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优秀调研文章和宣传稿件,推出了华荣斌等一批“回归创业之星”、刘晓明等“光彩之星”、汪东等“创业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