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16老河口外埠商会家乡行活动如期举行, 80多名回乡探亲的企业家共提供30多条意见建议和投资信息。2月14日,老河口召开全市转作风抓落实推进“133工程”大会,会议提出: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把农民工的“乡愁”化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目的。2月29日,老河口归国留学生创业服务站,又收到2封海外老河口籍人士的电子邮件,咨询回归创业的政策事宜………。
信息回传、资金回流、项目回投、技术回输、人才回归、扶贫回帮,如今已成为老河口发展县域经济的新亮点。
目前老河口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约有1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少人经过积极探索和艰苦创业,己成为所在地工商企业、文化产业界的成功人士。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老河口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功人士是推动老河口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动力和宝贵资源。为此,该市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组建在外务工、创业能人信息网络,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渠道,鼓励和支持老河口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近年来,老河口市统战部门通过广泛收集在外成功人士信息,编辑出版了《老河口人士名录》、《河谷人士名录》,千方百计加强沟通联络。在《小汉口》杂志开办“天下老河口人”宣传栏目,跟踪采访和报道在外成功人士艰辛创业的感人故事,让家乡人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树立创业形象,激发回乡热情。
该市搭建交流平台,相继在珠三角、京津冀、江浙沪,以及郑州、海南、昆明、西安等地成立老河口商会和商会筹备组,策划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广泛收集投资信息,增进感情联络,以人缘、血缘、地缘为纽带,吸引在外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创业兴业。该市统一战线大打“乡情牌”,通过举办外埠商会家乡行、召开成功人士联谊会、发邀请函、电话联络、登门拜访等多种方式,与在外经商务工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对那些创业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发展思维的企业家,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他们通报家乡的发展变化、投资政策和优势项目,感召他们回乡创业。通过亲情、乡情、友情等感情联络,使一大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走上了回归创业之路,在外出人士中全面掀起了回归创业新高潮。
老河口外埠商会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积极开展横向联谊,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先后引导安微、内蒙古湖北商会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投资建设金赞阳纸业和中部橡胶产业园项目,投资金额达50多亿元。在深圳创业成功人士袁玉芬,2013年回乡投资2亿元新建湖北泽森电子公司,年产LED灯具500万只、电子变压器4000万只、开关电源1500万只,年销售额近4亿元。老河口孟楼镇青年农民柴志刚在广州创业致富后,投资1.5亿元回到老河口经济开发区创办湖北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5亿元、利税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同时,柴志刚还在老家柴岗村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为孤寡老人建起康复娱乐中心,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500元生活补助。
对回乡创业人员,老河口市委、市政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他们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使回乡创业人员经营上有发展,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形象。2013年该市又投资1.5亿元,建设老河口“同心回归创业示范园”,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为回归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现已入驻回归投资项目21个,投资总金额达到160亿元以上。2015年,老河口市委统战部和侨联组建了归国留学生创业服务站,吸纳先后从美、英、法、日等国回乡留学生50多人,其中21人已在老河口开始自主创业或随父创业。在英国学习国际贸易的老河口籍留学生鲁阳,2010年毕业回国打拼创业,利用所学知识和海外资源回报家乡,投资2.2亿元建设了芙蓉纺织有限公司,并以5名持有高级职称的党外专家为主,狠抓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使设备产能释放到最大化。该市民建名誉副主委、省人大代表杨正群,带领归国留学生女儿宁婉君和15名党外优秀知识分子,在自己创办的湖北楚凯冶金公司成立了同心故事会,不仅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活动,每年为对口扶贫村组帮扶资金5万元以上,而且采取讲故事的方式,经常深入农村宣传统战知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后,他们就在循环产业园区举办同心故事会,宣传解读统战工作《条例》,受到广大非公企业家的好评。
目前,老河口市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已先后回乡创办了陶金瓷业、香园食品、欣高箱包、奇悦电子、盛普电子、汇科机电、高升纺织等60多家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达到300亿元以上,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万多个,带动近3万人间接就业,仅广东老河口商会揭牌当天就签订回乡投资项目8个,投资额度达到192.2亿元。
“回归创业工程”的大力实施,引来了一大批资金、技术和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支生力军。据统计,2015年老河口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5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25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连年提档升级,已昂首进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