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商会作用 服务非公经济发展
近年来,京山县委统战部紧紧围绕“生态京山”战略,坚持奋发有为,努力创特色、争一流,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作用,为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深入开展思想培训,为非公经济引路。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围绕非公经济人士思想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解惑与解困相结合,以“八个一”和“树典型,学标兵”、“抓培训,增信誉”、“唱会歌,聚力量”、“进百企,解难题”及企业家“诚信承诺签名”等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二是加强企业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授课,采取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年举办企业家培训。201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企业家340人次。三是加强典型引导。积极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企业参加省、市、县级评选,在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树典型、学标兵、促发展”倡议活动,利用网络、报刊媒体大力宣传非公经济先进典型事迹。制作京山商会会歌,激发非公经济人士扎根京山、回报家乡的热情,汇聚创业发展的正能量。
多措并举开展工作,为招商引资牵线。一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发展异地商会,始终把发展异地京山商会作为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2015年1月以来,相继成立了湖南、海南、河南、重庆京山商会,异地京山商会总数达到10个。据统计,2015年全县依托异地京山商会,招引客商来京山投资项目10多个,总投资达70多亿元。二是承办招商引资活动。每年都参与承办一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先后承办了“中国光彩事业深圳行”京山项目推介活动、“民企携手湖北、共促中部崛起”广州京山项目推介活动、“京山首届茶花文化旅游节”活动。2015年,邀商15人参加荆门爱飞客大会,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在省第二届楚商大会召开期间,邀请10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参加大会,成功签约项目3个,协议总投资78亿元。2016年1月23日,我们又承办了“2016年京山经济发展专家讲坛”和“异地京山商会述职暨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邀请异地京山商会会长和近百名在外成功人士回到家乡,为京山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三是服务招商引资项目。牢固树立“重商、亲商、为商”理念,始终以“客商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为宗旨。在服务武汉达权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及时协调办理项目落户各项手续,创造了京山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中的最快开工速度。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企业解难。一是解决维权难。率先在全省建立首家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通过深化与司法、税务等部门的合作,累计受理并成功调处涉法涉税投诉13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万元。 二是解决融资难。2014年3月成立京山总商会应急资金互助协会,筹集资金4680万元,通过采取联保互助等方式,共为会员企业提供应急资金服务130笔3.6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解决办事难。建立政企定期会商机制,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展组团走访服务活动,向企业家送政策、送帮助、送信心、送温暖。加强与科技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会同人力社保局举办民企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四是解决产品销售难。积极探索商会“内销协会”运作模式,促进产品快销多销,累计服务绿林酒业销售“商会特号”、“商会一号”系列酒2000余件,销售额190多万元,实现了企业与会员之间的互利共赢。
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社会发展助力。一是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加入三方协商会议并会同人社、工会等部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广泛组织支农大合唱。扎实开展“民企联村、结对帮扶”和“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引导非公企业采取产业联村、项目带村、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全县参与企业达到421家,累计捐资3198万元。三是大力弘扬“光彩精神”。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助学济困”、“慈善一日捐”、企业家结对帮扶“三老”人员等慈善公益活动。依托县总商会应急资金互助会设立“爱心互助基金”,组织会员企业家到京山特校慰问师生,开展了捐资助教助学活动。2015年全县各地及各类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共计捐赠款物800多万元,有力地助推了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