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战创新 >

荆门市东宝区扎实推进 “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6-07-07 11:04:03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按照“领导班子好、会员发展好、商会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区工商联先后荣获全省“工商联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发文(全联厅字〔2016〕22号),荆门市东宝区工商联被确认为全国2015年“五好”县级工商联。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凝聚力。一是实行党的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推进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截止2016年6月底,直属会员企业党委建立(总)支部26个,党员250人。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到100%,393家不符合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全部派驻党建指导员,企业法人兼任党支部书记15人。每年“七一”前夕,组织新党员宣誓,同时对直属会员企业党委所属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二是注重思想引领。每年分期分批选送会员企业的老总和高管到中央党校和省社会主义学院脱产学习,组织数批企业家到沿海城市参观学习。加强对企业家的思想引导,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扶贫济困、义利兼顾、回馈社会” 的光彩精神。以文化建设、人本管理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的文化引导。三是健全商会组织。东宝区先后组建了17个行业商会,注重把农村专业合作社纳入工商联服务管理范围,联络338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工商联团体会员。目前,全区99%以上的规模企业都加入了工商联,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2家,会员总数达到1878名。
 
  二、抓实载体建设,提升服务力。一是建好服务中心。组建非公经济服务中心,为会员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中心先后编印《民营经济动态》25期,代理项目服务23个,招聘培训员工1500人次,深入企业走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500多个。中心与人社部门联合,每年举办两次人才招聘会,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与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合,先后为企业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亿多元。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及部门较多、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邀请党委、政府领导出面,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二是畅通融资渠道。加强与辖区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交流合作,动员5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入会担任副主席(副会长),组织企业聘请银行员工担任理财顾问、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约请银行到企业现场考察,促进互联互信,实现供需对接。近年来通过银企对接的方式先后为300多家企业融资15亿元。三是搭建成长平台。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新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征地、拆迁等一系列问题,先后扶持小企业新上项目23个,38家作坊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0家。牵线搭桥,服务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先后为明邦建材公司、东翔铸业等8家企业引进合作伙伴,投资10亿元扩产扩规,使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荆门市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东宝磷化、建材、森工、电子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形式,先后引进企业20多家、引资16亿元。近年,招引天瓷电子、骏骞光纤、灰狼制冷设备等3个亿元项目成功落户东宝。
 
  三、建立良性机制,提升发展力。一是争取支持,建立保障机制。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工商联和基层商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工商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落实了区工商联和非公经济服务中心6个全额财政编制,工商联经费纳入财政全额保障并逐年递增。二是奖优罚劣,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工商联组织建设,把基层商会分为“城区、城郊、山区”三类加强指导,分别制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每年年底进行百分制考评,对集体前三名和先进个人予以重奖,并将考评结果通报给所属党委。目前,全区8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了有牌子、有阵地、有班子、有经费、有活动。三是创新思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推进工商联建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区委副书记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2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规范工商联(总商会)议事规则,每两月召开一次主席办公会,讨论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工作。坚持主席、副主席联系乡镇、执常委、会员企业制度,负责为联系单位指导生产、解决困难,每年为会员企业解决问题100多件,使兼职主席、会长有责有权、有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