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委统战部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中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机遇,深入研学,对标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领导体制再完善,运行机制再优化,工作内容再扩展,用实际行动构建统战工作大格局,用新的工作境界推动统战事业新的发展。
一、实行“大部制”,增强统战工作统筹力
公安县委统战部借助全省统战“全面落实年”强劲东风,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争取领导抓领导,整合资源聚合力,着力破解基层“统一战线不统一”这一难题。
1、强化党委主责。县委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贯彻中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及省市有关文件,县委书记、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斌主持召开县党政联席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听取县委统战部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一战线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专题研究,大力推进统战系统“大部制”,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挂帅上阵抓督办,推进工作落实。
2、整合工作机构。换届之初,县委决定统战部长由一名县委常委专职担任。2015年6月,县委对统战系统进行力量整合,县民宗局、县台办与县统战部合署办公,实现统战部机关“1+2”模式,县工商联、侨联由县委统战部负责加强指导与管理。统战部系统的人、财、物管理和各项工作,实现了统一调度,统筹推进,高效运转,“大单位”团队力量得以充分体现。
3、完善各项保障。一是加强制度保障。2016年3月,县委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发[2016]3号),以此为行动大纲推动贯彻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县全面落实。二是落实人事保障。根据工作需要,县委给统战部机关增加行政编制和领导职位,共配人员编制11个。三是提供经费保障。今年县财政预算列支重点统战活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调研、少数民族村发展基金、城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对台工作等各种统战工作经费达到130万元。
二、构建“大网络”,增强统战工作推动力
争取人心需要大统战,大统战需要大网络。公安县委立足统战工作新内涵,健全工作组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了统战组织和统战工作的覆盖面。
1、纵向扩展抓网络。县委明确要求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党委书记为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由1名党委委员兼任统战委员,选配备1名专职统战干部。各村(社区)都明确支部副书记负责统战工作,建立了一支321名的村级统战联络员队伍,同时设立了一个城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站;依托县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统战人员信息、日常统战工作纳入386个基层网格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统战工作的精细程度和信息化水。
2、横向合作抓协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了由县委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及统战宣传工作等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和编办多边联动,核定领导干部职数,合力推动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已选拔24名党外干部进入部门领导班子中。统战部门与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加强联合,促进党外干部日常培养、管理、监督常态化、制度化。
3、定向宣传抓氛围。围绕统战新理论、新政策、新形势,组织全县统战干部、中青年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320多人,参加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三期统战理论政策学习培训班;组织统战知识大竞赛,通过全县统战知识选拔赛,挑选人员组队参与全市统战知识大竞赛,收到了预期效果。6月份组织全县党政干部共800多人进行统战知识学习测试活动,以考促学,学以致用;开展统战政策大宣传,以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名义,翻印《条例》、编辑《统战知识200题》等读本,共4000册下发到全县党员干部手中。同时同县委宣传部联合开辟专栏,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统战政策、统战活动和统战人物,形成广大干群认识统战、支持统战的良好氛围。
三、搭建“大平台”,增强统战工作贡献力
公安县委统战部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坚持高位引导,低位服务,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助推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大统战格局中追求大作为。
1、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县委统战部牵头,每季度举办一次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通报情况,凝聚共识;组织党外人士参与行风评议、电视问政;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到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单位走访群众,了解民意,高质量完成调研课题。近年来,共完成专题调研报告10篇,反映社情民意68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
2、搭建助推发展平台。加强发展环境建设,建立了企业安宁日制度、涉企执法收费申报审批制度、企业保姆服务制度;组建了公安县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专家顾问团、法律咨询服务团,定向服务非公企业。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相继成立了16个乡镇商会、2个基层行业商会、2个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推动了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引导,以“诚信守法,坚定信心”为重点持续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民企联村精准扶贫行动”、回馈社会感恩行动”。近三年来,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在全县社会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行动中主动捐款达3200余万元。
3、搭建共促和谐平台。把握“两个共同”,促进民族关系和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关注民族政策法规、尊重民族习惯,维护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争取省民委的重视与支持,扶持毛家港青羊岗民族村建成初具规模的村民文化体育广场。加强依法管理,促进宗教关系和顺。全面落实乡(镇)、村(社区)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财务监管、宗教活动规范管理,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在宗教界广泛开展“爱国爱教.正言正行”主题教育活动和和谐创建评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依托社区文明创建,促进阶层关系和畅。吸纳110名阶层人士加入“九员志愿者服务队”,在“职工道德大讲堂”、“社区天天唱”、“孱陵好声音”等统战活动中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唱响了发展主旋律,汇聚了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