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黄石市结合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清理整治,对未纳入登记备案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清理统计工作已基本完成,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政府发文部署。2015年12月,黄石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市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整治工作,明确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步骤和要求,把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议事日程。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开展以整治消防安全、建筑物安全、地质安全、森林防火安全和宗教活动安全为主要任务的专项工作。
压实工作责任。在市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建立县级主体、镇村落实、统战和民宗工作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宗教工作的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民宗、安监、林业、国土、住建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在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类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标准,供各地掌握执行。与此同时,明确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专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基层干部作用,把工作做实做细。
调查研究问题。未登记场所的形成十分复杂,情况千差万别,在清理整治工作中常常遇到预想不到的问题。黄石市各地在专项整治中,注重深入基层、深入场所调查研究,区分不同情况,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处理意见和方案,及时指导基层工作,保证了工作顺利推进和问题的较好解决。
及时总结督查。黄石市民宗局成立专项工作专门班子,负责指导和督导专项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定期巡查,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先后发专项整治通报3期。今年6月7日,在大冶召开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整治工作现场会,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
襄阳建立民营企业政策联络员制度
襄阳市积极探索服务非公经济的新举措,创造性的建立民营企业政策联络员制度。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针对民营企业不了解政策或是不熟悉政策落实流程,面对“真金白银”却看得见摸不着的现象,迅即向市委提出建立民营企业政策联络员制度的设想。在市委的支持下,工商联及时出台了《襄阳市建立民营企业政策联络员制度的实施办法》、《襄阳市民营经济政策培训工作方案》。企业政策联络员由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和兼任,在企业领导的管理下开展工作。选配的政策联络员一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参谋咨询能力。政策联络员主要职责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和新的需求,定期报送本企业执行各项优惠政策的进展情况和困难;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联系,积极参加工商联举办的政策培训、交流等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本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各项政策落实的有关资料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将政府发布的政策信息提供所在企业负责人,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建议意见,有效帮助企业知晓、掌握和享受政府的资金资助和各项优惠政策。目前襄阳市已在非公企业选配政策联络员400余人,举办3期政策联络员培训班,受益企业1300多家。通过上门服务、集中座谈等方式,收到企业反映问题200多条,协调解决矛盾1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