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千企帮村行动 奏响精准扶贫乐章
黄冈市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
10月12日至13日、10月26日,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办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和湖北省“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先后在我市罗田县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万企帮万村” 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推介了黄冈村企结对帮扶做法和“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经验,促进了全市精准扶贫行动的深入开展。黄冈“千企帮千村”扶贫行动自2013年8月开展以来,累计已有1600多家民营企业等参与,有效带动了1500多个贫困村、13万户、36万贫困人口就业或增收,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多点发力,不断推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落地落实
(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升质效。全市不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将行动纳入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坚持因企因地因村制宜,结合企业优势、村级资源禀赋、贫困户实际分类引导,精心挑选“种子”、结好“对子”、选准“路子”,统筹推进。先后组织发动1600多家民营企业、共计4392个市场主体(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以特色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主导产业,与贫困村、户签订协议、结对帮扶,结成了利益连接体,走出一条“造血式”产业精准扶贫新路。
(二)突出“两个健康”主题,激发动力。不断将“两个健康”发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党政和统战工作大局,将非公人士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社会公益事业等情况,作为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有关人选的重要条件,树立良好导向。全市先后通过“先进个人”、“优秀建设者”等评选表彰热心光彩事业、有较大贡献的非公代表人士116人。近10年连续2次举办全国性“光彩事业黄冈老区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光彩氛围,增强了非公人士感恩思进的价值追求,有效增强了非公人士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非公经济人士做贡献、受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创新“五位一体”模式,合力攻坚。全市不断发挥和创新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帮扶带动作用,金融机构的资金保障作用,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作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创了“政府+市场+银行+保险+贫困户”精准扶贫“五位一体”整体发力的良好局面。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筹集产业发展基金9.5亿元,联合金融、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金6.3亿元,实施“一名领导+三至五家单位+一名扶贫工作队长+一家重点企业+一个贫困村”的结对帮扶机制;统战部、工商联、扶贫办等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提出工作方案,广泛组织动员各商(协)会、民营企业结合优势,主动多形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结成帮扶对子,有效拓宽了行动覆盖面;贫困户有序参与、主动作为,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大合唱”,实现了资金有来源、风险可化解、农户能增收、企业得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路径
全市聚焦企业自身优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实际,努力找准双方结合点,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帮扶模式。
(一)帮种。蕲春县在李时珍医药集团、时珍本草科技、宏中药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采取“公司+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订单+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并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种苗,以高于一般种植户10%的价格统一收购,带动贫困农户种药脱贫致富。全县种药户发展到3万余户,中药材种植面积33万亩,贫困户增收近2亿元。黄冈市卫尔康公司在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近2000亩,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
(二)帮养。罗田县委、县政府在湖北名羊科技公司结对帮扶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即县政府出台政策,利用3年时间,向适合养羊的贫困户户均一次性提供3万元担保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保险机构对贫困农户的能繁母羊实行全额保险,公司暨合作社提供系列化指导和服务,支持1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黑山羊产业,实现年人均收入过1万元。目前已服务带动养羊农户7700多户。
(三)帮收。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蕲春县生物质能源企业,大量从贫困农户中收购农林业废弃物。目前投运了10个村级收购点,配套组建了3个生物质燃料产销专业合作社,覆盖27个贫困村,3834个贫困户,涉及9825名贫困人口,实现了企业发展和产业精准扶贫良性循环。
(四)帮销。罗田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销售网络优势,与贫困户签订农作物、农产品包销协议,目前已对接11个贫困村、299个贫困户、978名贫困人口,对贫困户以均价每公斤高出市场零售价0.5-1元的价格统一收购,仅此一项公司为贫困农户年让利100多万元。此外,黄商商贸、百味商贸,湖北农夫电子商务等一批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电子商务企业,帮助代购代销,帮助贫困户节约成本,开拓市场。
(五)帮困。全市在倡导产业扶贫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大力开展各种扶贫济困,不断激活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如兴和电力公司捐资10万元帮结对村新建水泥路。松泰公司捐资15万元帮结对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新修下水道1000米、群众文娱场地及绿化配套1500平方。行星传动捐赠15万元,用于购置麻城市阎河镇5所小学的“希望厨房”设备。山河集团今年再次出资80万元,资助百余名贫困大学生就学。自2013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接受商会、企业投入帮扶金额达4.5 亿元,仅2016年为全市抗洪救灾捐资捐物就达1.78亿元。
此外,黄梅县龙成生态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每年每户平均增收1160元。这些模式可操作性、复制性、带动性都很强,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自2013年8月活动启动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就将这项活动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统战部、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等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落实了相关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作出批示,以市委办文件下发活动通知。3年来,全市4次召开动员推进会,3次发出倡议书,3次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和培训会。各县市区对照落实,其中黄州区多次召开了村企座谈会,共同探索村企结对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发展思路,层层发力加强了组织领导,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强化跟踪服务。积极向企业宣传党委、政府关于支持参与帮扶企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政策落实,营造发展环境。不断搭建政企对接、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产销对接等平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指导和协助参与帮扶的企业建立完善帮扶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及时跟踪掌握帮扶投入和脱贫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安排等方面的监督管理。3年来,市委、市政府或“两办”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和企业参与扶贫等工作文件20多个,企业在参与行动中也得到了扶持和发展。仅2015年通过精准对接就为全市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安排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68亿元,发放小额贷款1.5亿元。2016年洪灾后,2250个市场主体得到政策扶持。
(三)强化典型引导。认真按照全市《行动方案》及《考评办法》,定期汇总、督办和通报各地落实情况和主要成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发现、报送、宣传了各地典型经验和人物事迹。如刘锦秀先后2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先后发掘和宣传了湖北名羊,黄冈市卫尔康,蕲春县凯迪能源、龙泉集团,英山县百草堂实业、金雷茶业,武穴宏森园林、万星面业等19家先进企业典型经验和事迹,营造了企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树立了企业家敢于担当、勇于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