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地处武昌区粮道街,是武昌古城文化核心区,拥有“武汉城市之根”、“近代历史缩影”之美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聚集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昙华林社区采取“三个融入”的工作方式,初步探索出了依托党组织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路子。
一、注重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一是坚持组织在网格中构建。社区建立了由党组织书记任站长、一名社区党组织成员任统战委员的统战工作站,形成了各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任联络员,同时吸纳新的社会阶层重点人员为统战工作志愿者的统战工作机制。二是坚持管理在网格中落实。社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党外人士类别逐一统计,建档立卡,实行电子化管理,并依其性质不同,建立相应的行业团体和联谊组织。如“咖啡联盟”、“墨舞昙花书社”、“企业联合会粮道街分会”、“创业沙龙”等,把松散型个体变为集中型群体。三是坚持活动在网格中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开展“我为历史文化街区添光彩”、“双岗建功”、“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利用清明、端午、重阳、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活动。根据昙华林近代历史时期中西文化交融十分突出的特点,开展“情注昙华.爱洒社区”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涌现出了“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刘谦定、“黄鹤英才”杨小婷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注重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融入到区域化党建工作之中。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普遍具有阅历丰富、人格独立、思维活跃、不太习惯行为上受到约束等特征,社区“大党委”持续开展了以文化、娱乐、休闲、联谊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竭力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有效激发了他们主动参政议政、自觉投身社区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热情,先后有2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帮扶困难群众800余人次,提供帮扶资金98万余元。二是实施活动联办机制。充分发挥辖区教育、文化、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活动联办为纽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近年来,社区和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同策划举办学习、文化、诊疗、慰问、义务劳动等各类活动73场次,参与人员达2万余人次。三是开展“双向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以服务为本职,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业、工作协调解决水气电、医闹、拆迁、安全等各类问题26件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己任,在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三、注重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融入到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之中。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是市区重点工程,为加快推进建设步伐,社区积极动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一是充分听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意见。吸纳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组成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智囊团队”;建立街区建设意见征集、听证制度,广泛听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真知灼见。二是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引领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李三汉、杨小婷分别是国家一级雕塑美术大师和湖北省知名的汉绣大师,街道和社区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创办了“三汉雕塑工作室”和杨小婷汉绣基地。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三汉雕塑工作室”年均签订艺术雕塑订单计人民币1000万余元,杨小婷汉绣基地年产汉绣艺术品数百件、营销额400余万元,为街区繁荣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区委区政府制定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吸纳有志之士到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干事创业。由于政策优惠、创业氛围浓厚,街区入驻企业已达129家,拥有艺术与设计机构30余家,艺术家103位,有力促进了街区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