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战创新 >

宜昌市夷陵区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7-09-13 15:09:35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在营造环境、教育培养、选拔使用上综合施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增强。目前,全区党外干部329人,其中党外代表人士共120名,有191名党外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一、健全机制,营造党外代表人士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建立政策引领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党外干部挂职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度,明确了党外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二是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区委组织部与区委统战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会商、及时联络的工作机制,明确党外干部的使用首先征求统战部门意见,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组织、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去年换届工作中,新提拔6名副科以上党外干部,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取得明显突破。三是完善统筹保障机制。结合全区目标考核,将各级各部门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各项任务纳入统战工作考核体系。区委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定期走访党外代表人士,召开形势通报会、党外干部和特约人员座谈会。区政府坚持把各民主党派活动经费、党外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投资16万元,为6个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基层组织建立了“民主党派活动中心”。
 
  二、强化措施,着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一是加强政治引导。把主题教育贯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始终,组织开展“同心同行”“两学一跟”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党外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协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定《夷陵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工作制度》。以建强组织、建强班子、建强队伍为重点,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强化理论培训。采取长短结合、分期办班、外出培训办法,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系统培训。同时,还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送到上海、青岛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在今年为期3个月的青干班培训中,党外干部10名,占学员总数25%。近几年来,每年培训党外代表人士100多人次。三是广泛搭建平台。采取抽调乡镇年轻党外干部到市区单位挂职、集中安排区直优秀党外后备干部到基层锻炼、推荐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到行政单位兼职、选送科级以上党外干部到发达地区或省市直单位挂职等多种方式,多岗位锻炼培养党外后备干部30多人,有10多人已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三、畅通渠道,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使用力度。一是拓展渠道,全域储备。区委统战部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党外代表人士推荐工作,从中选拔储备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对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在统战工作各领域,分领军、重点、骨干、后备四个层次,总体上形成了“四个一批”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链条。二是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区委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上坚持“同等条件党外优先”,对具有业务专长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党外干部,实行政策“倾斜”,优先让他们担任实职。对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群众口碑较好、实绩突出的党外干部,及时将其交流到其他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原夷陵区茶叶专家、党外干部彭伏林,为研究发展全区茶产业作出积极贡献,去年换届时交流提拔担任点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外干部程琼敢于担当,泼辣干练,实绩突出,群众认同,由林业部门一名技术人员走上区畜牧局局长岗位。党外干部方红英勤学善思,深入调研,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60多篇,曾被评为《三峡日报》模范通讯员、全区宣传工作标兵,去年被推选为民盟夷陵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