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恩施州将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纳入大扶贫、大统战工作格局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州1022家民营企业与925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了7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208个,辐射惠及贫困群众40.8万人。
一、高点站位实施组织推动。一是高位推进。坚持把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摆上议事日程,连续三年纳入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8年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实现市场主体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形成了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的良好氛围。二是靠前指挥。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专项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每年组织召开全州现场推进会,公布成绩单、明确任务图、细化时间表。三是跟踪问效。每年将“千企帮千村”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州直部门和县市目标考核内容,实行日常重点督办、年度严格考核,对行动迟缓、效果不佳的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严肃问责。
二、整合资源抓好政策落实。坚持“扶持帮扶企业就是扶持贫困农户”的理念,积极推动国家优惠政策落实落地,不断完善州域支持政策体系,确保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方面,全面梳理国家出台的支持企业参与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企业享受政策清单式、台账制管理;加大对企业政策与对农户政策的整合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全力推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无缝对接、全面落实落地。另一方面,紧紧围绕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制定支持政策,充分激发非公企业参与帮扶活动的动力。全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精准脱贫标准、程序及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对名列前茅帮扶的奖补、贴息、信贷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各县市针对性的出台了《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关于整合财政金融政策推进产业扶贫的意见》等相关政策。
三、聚焦重点增强内生动力。探索建立一个主导产业,对接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金融互助社,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带动若干贫困户的“121+X”产业扶贫模式,有效推动了贫困户土地租金、劳务薪金、销售现金、分红股金等多渠道增收。制定出台《关于整合财政金融政策推进产业扶贫的意见》,建立金融投入与主导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投入4.46亿元建立了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92亿元,带动贫困户6.5万户增收。聚焦电商扶贫,加强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公司合作,全州建成县市级公共运营服务中心22个、乡镇村综合服务网点2555个,电商平台75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2.8亿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