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黄石市加大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通过选苗子搭台子给位子等途径,激励党外干部“有位”“有为”。
拓宽选才视野,多渠道优选“好苗子”。针对全市党外干部基数少、选才范围窄的难题,建立“单位自荐+党派推荐+外部引进+调研推优”的党外干部发现机制,及时发现和储备党外干部。2015年以来,通过履职尽责考核推优方式,发现优秀党外后备干部20多人,“招硕引博”引进6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优化党派成员来源渠道,注重吸纳新鲜“血液”进入党派。除传统的部门、行业外,还注重从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基层选调生等群体吸纳人才。目前,民主党派成员人数已达到2212人。
遵循成长规律,多方面铺路“搭台子”。坚持把党外干部纳入全市干部主体培训班计划,围绕提高党外干部“五种能力”,通过调训、点训等方式,市县两级共举办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14个班次,培训学员1000余人。定期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培养锻炼、弥补短板,3年来共安排党外干部挂职锻炼15人。出台《黄石市优秀紧缺专业干部交流任职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急需紧缺专业干部上下交流机制,从高校、卫生等部门选派10名党外干部进入县(市、区)领导班子相互交流任职,从县(市、区)选拔4名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促使党外干部转变角色、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坚持事业为上,量才施用“给位子”。克服求全责备,破除论资排辈思想,坚持把党外干部放到相匹配的事业中“称斤两”,通过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等方式,力求量才施用“给位子”,确保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有为。强化实职安排,对政治上成熟,工作能力和实绩较为突出的党外干部,大胆提拔使用一批担任县乡领导班子成员或市直部门领导。强化政治安排,结合换届需要,对参政议政热情高、专业造诣深的党外代表人士,安排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参政议政。目前,市级班子配备党外干部5名,高校领导班子配备2名,市直部门配备正职3名、副职6名,县(市、区)班子配备党外干部25名、部门正职7名,副乡镇长7名;推荐1191名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86人担任市县两级人大、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