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战新闻 > 统战时讯 >

新时代统战工作巡礼 ——为祖国做点事 他们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22-08-25 00:00:00 【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报      字体: 【大】 【中】 【小】
  

1661416882006054118.jpg

蔡礼鸿:湖北省民盟盟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蔡礼鸿:退而不休的“果教授”


  湖北省民盟盟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退休后,始终坚守扶贫一线,连续9年扎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退而不休的“果教授”。


  建始县地处武陵山区,平均海拔1152米,这里崇山峻岭、风景宜人,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让此地特别适宜猕猴桃的生长,但因为缺少技术,当地时常暴发大面积的猕猴桃溃疡病。


  2013年4月,在接到建始县猕猴桃种植受灾的求助电话后,蔡礼鸿整理出与猕猴桃病害相关的指导培训材料,针对种植农户和当地科技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为深入了解果树灾害情况,蔡礼鸿主动与果农沟通,走进田间考察,为猕猴桃治病开药方。


  9年多来,蔡礼鸿成了建始县的“常住人口”,每年在当地工作达100多天。他下到田间地头,奔波于边远山区,摸索出一套较为适合建始地域特点的栽培技术。他认为,在建始发展猕猴桃产业,栽培猕猴桃,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数量,必须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栽培技术,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果品。


  在调研基础上,蔡礼鸿向建始县提出了《关于建始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建议》,并对《建始县猕猴桃产业扶贫规划》提出评审意见。此外,组织肥料专家研究建始县猕猴桃专用有机复合肥的配比并研制产品;针对性地对全县种植大户、重点乡镇和主要村组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亲自示范修剪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建始县先后优选出高抗、优质、丰产猕猴桃种质“建香”和“金坛一号”。如今,建始县猕猴桃和猕猴桃果酒综合产值已突破2亿元人民币,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年过古稀的蔡礼鸿现在成了“在建始的华农人、民盟人”。他说,“作为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能为基层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很自豪。只要群众需要,建始公益帮扶我会一直做下去。”

  

1661417000313005346.jpg

高宗余: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高宗余:“建桥报国”初心不改


  21岁开始扎根桥梁科研、设计、施工一线,37年如一日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大桥设计方面潜心科研,取得5个国际大奖、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2个省部级奖项……作为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始终践行科技强国使命,竭力设计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桥梁。


  1990年,高宗余参与到武汉长江二桥设计工作,负责力学计算。这是他人生中设计的第一座桥。面对当时的亚洲第一跨,仅涉及的数据汇总起来就有一本100多页的书那般厚。经反复计算调试、不断修改完善,历经近200个日夜,他带领团队独立编程计算搭建完成“斜拉结构软件系统”。大桥设计跨度400米,所有指标都能通过编程求解,在当时是一个巨大飞跃。


  高宗余常说:“创新的目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不断进步”。1998年,为了设计当时全球跨度第一的结合梁斜拉桥——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高宗余又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设计出一款新的计算软件,为桥梁节省钢材20%,节省资金3000多万元。


  他还瞄准我国高铁发展重大需求,引领世界大跨度高铁桥梁关键技术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速重载要求,他带领团队开展研究,建立设计理论、创新桥梁结构、发展建造技术、制定材料性能、确定最优方案,先后主持设计了武汉天兴洲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等系列高铁大桥,实现了我国铁路桥梁跨度从300米到超千米的飞跃,为我国高速铁路桥梁跻身国际领先水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泰州大桥、马鞍山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三座大跨度三塔悬索桥设计中,他又解决了桥梁刚度和主缆抗滑安全的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率先修建大跨度多塔悬索桥的国家。他提出波流力合成计算方法,研发复杂环境下跨海桥梁建造技术,开创了“预制化、整体化、工厂化”的新型建桥法,解决了海洋环境下桥梁建设技术难题,设计了我国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以及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促进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从内河走向海洋。


  从桥梁工程师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带领软件编程小团队到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宗余“建桥报国”的初心,从未改变。


1661417118527016672.jpg

黄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立:矢志不渝打造“中国红外芯”

  

  “人的一生,应该为个人、为社会,乃至为国家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常说的一句话。


  黄立1963年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在他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大学毕业后,黄立进入电力系统科研所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出台系列鼓励科技人员兼职、下海的政策。黄立毅然打破“铁饭碗”,在1999年依托自身所学的红外专业,创办了高德红外公司,致力于国内尚属空白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等。


  红外探测器芯片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过去,西方在技术、人才、设备、原材料、工艺等方面长期严密封锁。黄立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打造出三条高性能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构建起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批量化生产线,一举打破了西方多年的技术封锁且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近年来,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黄立响应号召,加大对红外核心关键器件的科研投入,先后完成了高速高动态多波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高清中波制冷探测器及热像仪等研制任务。2021年,他带领团队开展的“高性能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在黄立看来,高德红外是在党和国家的帮助、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回报国家和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事。


  2003年,黄立曾带领团队首创红外人体测温告警系统并运用到非典防控最前线,该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手持测温仪,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该系统还参与了甲型流感、汶川地震、长江沉船搜救、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要防控、救援、监测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黄立以身作则带领员工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生产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关键地方提供“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为社会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黄立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带头捐款给西藏、贵州织金县等重点帮扶地区和退役军人基金、武汉孤儿院等,至今捐款捐物金额已超千万元。2022年3月22日,他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母校建设发展。


  

1661417299085061590.jpg

如则麦麦提·艾拜: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突出在鄂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汉维一家亲酒店总经理


  如则麦麦提·艾拜:民族团结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


  在湖北汉川经商20年,来自新疆的如则麦麦提·艾拜从一个人摆摊发展成为一家酒店的总经理。事业有成的同时,他热心公益,坚持扶贫助困、吸纳少数民族员工就业,甘当民族团结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


  如则麦麦提·艾拜故乡在新疆墨玉县,此前在家乡靠开出租车和种地为生。2002年,希望有一番新作为的他来到湖北汉川,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租了门面卖烤羊肉串。凭着诚信经营及独特的烧烤技术,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从一个摊点发展到现在拥有遍布城区的15个烧烤店(点)。


  2018年,他与汉族同胞联合创办了“湖北汉维一家亲酒店有限公司”,事业再上一层楼。如今,他买了房产和汽车,与家人在汉川过着幸福生活。


  饮水思源,不忘来时路。近年来,如则麦麦提·艾拜主动帮助300多位来汉川的新疆籍人员,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们做生意的技巧。帮助84名维吾尔族、30名汉族员工在公司就业,把公司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点。每逢重大节日,他与当地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同胞和居民共同开展联谊活动,成为当地社区与维吾尔族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慰问孤寡老人、走访贫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支援抗洪抢险……多年来,如则麦麦提·艾拜始终坚持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一线抗疫工作,组织员工自发捐款10000余元,制作1200多个馕送给养老院、社区、一线防控人员及周围居民。2021年河南强降雨引发了洪涝灾害,他第一时间运送2万余元的物资到河南灾区。


  因表现突出,2020年4月26日,如则麦麦提·艾拜获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民宗委表彰“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在鄂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2020年湖北汉维一家亲酒店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美好生活,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怀关爱。各族同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如则麦麦提·艾拜表示。


  

1661417404819022844.jpg

闫大鹏:湖北籍归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闫大鹏:我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点事


  作为一名湖北籍归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凭借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卓越成就,获评“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光纤激光器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闫大鹏研究的领域是第三代激光器的代表光纤激光器,在工业上用于金属材料的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标记、除锈、3D打印等;在医疗上用于手术;在测量上,使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在军事上是各类激光装备的核心光源。


  闫大鹏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回城后在工厂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入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物理专业,在南京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国外学习交流,曾在多家大学、企业任职,从事光纤激光器方面的工作。


  2006年,闫大鹏随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团来武汉参加“华创会”,急需国际光纤激光器领军人才的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07年,他毅然辞去国外的工作,卖掉房子,举家回国落户武汉创业,当时他已51岁。


  谈及回国原因,闫大鹏表示,当时中国光纤激光产业全部依赖进口,看到自己在国外公司研发的产品被高利润卖到中国,心里不是滋味,“我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点事。”他说道。


  回国后,他克服困难,专注于国产光纤激光器的研发。2013年,他的公司研发出中国首台100KW连续光纤激光器,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并使进口光纤激光器价格下降约93%。


  在闫大鹏的带动下,以锐科为核心,华工科技、武汉邮科院及多家高科技企业参与的光纤激光器研发产业链正在武汉形成。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相继回国发展,许多年轻博士为学习前沿技术,也纷纷前来投奔,业内一时出现“闫大鹏效应”。


  如今,闫大鹏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取得诸多成就,成为国内激光企业“领头人”。“在武汉这些年,最大的感触是武汉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闫大鹏说,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就是回国到武汉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