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经济座谈会讲话精神,实施“四大行动”,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实施专项治理及转型升级行动。制定《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任务,引导和支持化工产业实施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截至目前,全市34家计划关停企业已关30家,36家计划搬迁入园企业已搬2家、启动17家,7家计划转产企业已转1家,57家计划改造升级企业17家已有技改项目入库、16家已完成本年度改造项目。
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全市1146名干部对口服务1357家民营企业,为企业解难题、谋出路、求发展,累计收集问题549个,已办结504个。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先后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2场,达成银企对接项目314个,签约金额478.78亿元;创新“财政增信优惠贷”等财税金融产品,累计撬动银行贷款254亿元;市政府设立2亿元的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设立2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的县级周转资金,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民营企业用工难题,出台《关于企业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措施》《关于做好城区公租房实物配租新就业大学生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以优惠的政策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保障。在全市1027个村设立乡村劳务经纪人,将企业用工信息送到就业者家门口,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市民就业需求精准对接。全年共举办“真情系民企·岗位进万家”等各类招聘会26场次,推介企业招工信息 15800 余条,帮助民营企业实现用工8679人次。
实施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行动。针对企业项目建设行政审批耗时过长的难题,纵深推进“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改革,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等三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积极推行“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变窗口申报为现场受理,变串联分验为并联统验,办结时限从过去38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竣工验收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企业项目建设每亩交易成本节省2万多元。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有关降成本的文件要求,全年共减轻企业负担89.45亿元,其中降低资源要素成本8000万元,降低税费619576万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280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34372万元,降低人工成本29284万元。
实施搭建政企沟通平台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绿色发展系列活动,组织开展2018年环保政策和金融政策解读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政策咨询会、“助推跨越式发展创业辅导报告会”,帮助民营企业拓宽信息渠道,把握国家产业发展动向,坚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积极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建立10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专家库,推动5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与10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注入了强大合力。
2018年,宜昌市有8家民营企业入选湖北民营企业100强,稻花香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民营企业获得省级“隐性冠军”和“科技小巨人”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