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战人物 > 党外知识分子 >

张全发:十年磨一剑,科研献祖国

发表时间:2018年9月10日
       张全发,省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生态环境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湿地科学专家委员会湿地生态专业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大型工程生态安全领域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5年,二十岁的张全发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在中科院读研究生并留院工作,1993年被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1998年在美国密执根理工大学获森林生态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遥感中心从事环境遥感研究。2004年,他响应国家的召唤回到祖国,以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成果报效国家,在植物生态和流域生态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流域生态学迅速发展,2008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为植物资源利用环境的可持续性、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资源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了我国流域科学的发展。
    张全发同志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流域生态学、植被遥感、水环境和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由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美国航空航天署、美国国际援助署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资助的研究项目。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是8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在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上倾尽全力,常年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三峡水库消落区开展了河流生态学、河流水环境变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筹建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为三峡后续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开展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为水源地的水环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张全发同志结合武汉植物园在生态农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业精准扶贫。武汉植物园培育的猕猴桃新品种实现了国内专利转让,在多个贫困县和水库工程区规划栽种2万多亩。他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对基层技术人员和果农开展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为贫困山区的群众增加一条致富之路的同时,猕猴桃发达的根系和宽大的叶面发挥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