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调查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数据和素材,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战国时期《韩非子》里就写道:“不明察,不能烛私。”“烛”是蜡烛的烛,意思就是:不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情况,就不可能洞察真情。西汉的刘向也曾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小时候读书,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司马迁为了证实秦军攻克魏国都城大梁时引黄河水灌城的记载,亲自到大梁的城墙和附近的黄河河堤上进行调查,我想正是因为有这种调查求实的精神,司马迁才能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在现代社会,我们进行调查的条件、内容、手段、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调查工作的重要作用却更为凸显。
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讲,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而科学的调查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查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事物的现状、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而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自然就需要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只有全面了解社情,准确吃透民意,我们的各项政策和具体工作才不会失误,才能有效地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一贯重视调查工作。大家熟悉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种种认识,不是到书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现实中去找,在33岁的年纪就能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如此有思想深度和实践意义的文章,这与他用一个月时间调查了湖南五个县的农民运动,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的调查活动,贯穿于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见的。正是以这种深入的调查为基础,毛泽东同志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一贯重视调查工作。他指出,“离开对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发展新的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工作。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调查工作的优良传统,提出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重要论断。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调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讲话中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到任9个月就跑了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连采访他的记者都感到很惊讶。春节期间,我看了一部视频短片《时间都去哪了?习近平的2018》,去年习近平总书记8次考察调研,足迹遍布10省(市)。“一位忙碌而高效的领导人,正在带领中国努力奔跑、逐梦未来。”
无论在调查工作的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工作,党的决策方针就能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工作,制定的政策就会偏离实际、偏离人民群众意愿,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挫折。
“统战部不搞调查研究就没有饭吃。”李维汉部长的这句名言,听起来非常平实,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指明了搞好调查工作是我们更好的服务统战对象,推进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去年我随办公室第二调研组对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3个直管市和9个县市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摸底。感觉收获很大,对基层统战部门的工作状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有了近距离的感受,也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切身的感悟。
当前我部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重视调查工作。只有通过亲身的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才能提高我们贯彻执行上级决策的水平,才能使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