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三五专栏 > 岗位建功 >

舒红兵: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年青科学家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7-06-09 08:49:01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舒红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医学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政府第五届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武汉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舒红兵同志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县的偏远山区,自幼丧母。从一个山村少年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经历、改革开放后中国用30多年走完资本主义工作百年发展之路,让他对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不疑。他热爱祖国,在美国长期留学、工作和生活而没加入美国国籍,并在学成之后回国效力,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归国学者之一。
 
  舒红兵同志作为勤奋努力、勇于创新的学者,在病毒免疫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在国际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19篇,累计被引用1万余次;获得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两次,获得过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因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我国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年轻的院士。舒红兵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已经培养了39位博士,其中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人成为年轻教授,多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和青年拔尖人才。鉴于他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武汉大学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称号、武汉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杰出贡献奖、《自然》杂志评选的“杰出导师奖”等。
 
  2005年通过海内外公开招聘,舒红兵同志被任命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任职期间,他带领学院教职员工,实现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学院的生物学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多人成为院士、长江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从国外引进了20多名优秀青年教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大幅提高,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实现了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科研经费从上任前2004年的23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3亿元,学院的研究水平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5年他率先提出“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政策、成立教授委员会,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模范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实现了学院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2013年,舒红兵同志被教育部任命为武汉大学副校长,分管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副校长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舒红兵同志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参政议政能力。2013两会期间,他结合自身在中美两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对国家科技和人才管理提出建议。2014年两会期间,他以自己亲眼见闻就中国偏远地区农村的医疗、教育问题发表意见,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两会上最掷地有声的好声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