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五个湖北”建设,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为:作为“616”对口帮扶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致力科技支撑产业扶贫。图为2015年10月,该校教授徐跃进(左)深入建始县田间地头,了解引进的蜜本南瓜种植情况。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十二五”时期,湖北统战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核心,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寻找最大公约数,不断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同心共谱中国梦湖北篇章的最广泛统一战线,画出最大最美的同心圆。
着眼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新发展
2015年底,一则消息再次点燃我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履职激情。这是因为,我省即将出台《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办法》。
在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下,我省把政党协商制度落到实处,着力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省委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强民主监督的意见》,出台《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政府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对口联系工作的通知》。
这一时期,我省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创造并坚持多年的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广泛协商议政、凝聚智慧力量,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5年来,省委领导或委托省政府领导主持召开协商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47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如火如荼,8位省委常委亲自为骨干读书班作辅导报告。
省委统战部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讨班84期,7800多人次的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了学习培训。
立足基础性、战略性、开创性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组数据,为我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作出注解:2015年,全省举办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培训班100余场次,选派到基地培养锻炼50余人,我省律师、注册会计师等行业中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量居全国前列。
湖北党外知识分子近400万人,体制外的占大多数。近年来,我省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思路举措。
省委召开全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会、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网络界人士座谈会等会议。成立湖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湖北欧美同学会)工作机构,建立由省委领导担任召集人的全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全面推动在基层建立知联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全省改革发展,打造了“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同心·律师服务团”、“建言献策小组”等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我省227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归国投资创业。
坚持齐抓共管,努力构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大格局。省委高校工委等省直部门相继出台具体措施,大的行业协会都制定了有关工作计划。
突出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开创新局面
2015年11月26日,我省发布2015湖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同时发布100强调研分析报告,这是连续第5年开展此项工作。
近年来,湖北坚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主题,创新方式方法,搭建平台载体。省委、省政府大力打造重商亲商悦商的人文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搭建了“事业成功靠什么,人生出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湖北干什么”大讨论、“百名书记面对面”、“统一战线大讲堂”等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
积极引导和动员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五个湖北”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
2012年3月至5月,省政府与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了“民企携手湖北、共促中部崛起”招商引资活动。全省与省内外民营企业签约项目共计728个。
深入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等活动,发动全省100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重点贫困村结成对子。
举办两届楚商大会。首届签约项目433个,投资总额6240.16亿元;第二届达成合作项目464个,投资总额8267亿元。
维护团结、和谐、稳定
各领域统战工作成效有了新提升
“支持恩施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刚刚发布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湖北大力支持恩施、宜昌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城市民族工作网络,不断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依法管理宗教,切实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等问题,维护了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
积极促进湖北与港澳台海外的交流交往,组织港澳台海外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五个湖北”建设。近年来开展了“同心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建设、“港澳台海外工商界人士湖北老区行”、“台湾青年千人夏令营湖北分营”等活动,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友好社团2000多名港澳台海外朋友建立了联系。
亮点“616”工程
创民族工作新模式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地区是重点和难点。
如何举全省之力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加快发展?“616”就是一项代表性工程,并被誉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大创举。
“616”对口支援工程,由1名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6个省直单位参与,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成6件较大实事。
该工程实施7年以来,10余名省领导率80多个单位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共落实项目1925个、资金128亿元,拉动相关项目投资约407亿元,提供技术项目300多个,培训各类人才20多万次。
与该工程同时实施的还有“1+1”对口帮扶工程,1个省民委委员单位对口支援1个民族乡。众多对口支援工程,激发了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创新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载体。
5年来,由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县市的工作进展顺利。这由“616”对口支援工程衍生而来。
2015年11月,孝感市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恩施市工作,将继续采取10个市直部门对口援助恩施市的10个部门、5个县(市、区)对口援助恩施市的5个乡镇的“双重全覆盖”模式,援助资金近3000万元。
光彩事业
助贫困地区奔小康
2015年11月,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民营企业家参加“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活动,走进红安这片红色的土地。
这一次,民营企业家们签约项目295个,投资额2604.83亿元。他们还捐赠1820.5万元,用于在红安县实施“光彩新农村卫生室”公益项目,建设12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5年来,省光彩事业在十堰、恩施、咸宁、红安等地实施项目达到6737个,参与企业10684个,到位资金30.5亿元,公益捐赠3.1亿元,安置就业5万余人,带动3万余人摆脱贫困。
我省民营企业家踊跃参与光彩事业活动。
百步亭集团成立中国光彩事业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等4个社区慈善援助机构,共资助奖励1000多名学生和教师,慰问援助1万多户家庭,认养20多个孤儿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赡养70多位孤寡老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其公司已累计和承诺出资13亿元用于各类公益事业,其中近5年用于捐资助学、帮扶弱势群体、资助新农村建设、赈济自然灾害、改造环保设施等方面的直接投入2.5亿元。
专家观点
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秦顺全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就是要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秦顺全认为,“十二五”时期统战工作实践说明,推动湖北发展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就需要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湖北省作大会交流发言,为“十二五”时期湖北统战工作成效作了最好的诠释。这几年,在全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下,在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齐心协力下,湖北统战工作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打造了一系列工作品牌。
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统一战线成员“同心服务团”、党外知识分子“爱岗位、献良策、做贡献”、民营企业家“千企帮千村”、助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616”“1+1”对口支援工程等,秦顺全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秦顺全说,湖北是科教大省、人才高地,党外知识分子众多。去年,湖北省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湖北欧美同学会)工作机构,在全国省一级首开先河。这一创新,让全省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倍受鼓舞。大家表示找到了组织的关怀,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湖北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把统一战线成员团结起来,才能为湖北改革发展提供更为广泛、强大、持久的力量支持。
文字:记者张辉
图片:记者倪娜 李溪 视界网 刘波 制图: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