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上网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网络社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虚拟空间,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出现的社会化媒体是一个新概念,大致上指的是“能互动的”媒体,如网络、微信、微博、博客、播客、论坛、社交内容社区等。社会化媒体使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改变为多对多的“对话”,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
社会化媒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参与: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贡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二是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他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参与和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障碍;三是交流:传统的媒体采取的是“播出”的形式,内容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单向流动,而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四是对话:传统媒体以“播出”的形式,将内容单向传递给受众,而社会化媒体则多被认为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五是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可以很快地形成一个社区,并以摄影、政治话题或者电视剧等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六是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因此,切实加强社会化媒体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它是有效的危机公关手段。在危机发生后,公众很在意政府是否注重自己的感受,因此政府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并及时安慰,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此时政府应该主动与媒体(尤其是社会化媒体)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清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当危机发生以后,除了自身的澄清,还要适时地邀请重量级的权威到前台说话,使公众解除对政府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而加强社会化媒体的相关工作,可以非常有效进行危机公关。
第二,能得到及时的舆情监控。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公众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政府全面地掌握公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加强社会化媒体的监控工作,可以及时监控舆论情况。
第三,能取得和谐的社情民意。民意有如洪水一般,单纯的封堵是没有效果的,只有通过及时的疏导才能创建和谐社会。而社会化媒体,可以将社情民意的反映机制,由传统的个别政府部门负责少数社团或民主人士的反馈方式,调整为全面了解民众意愿。
第四,能让虚拟化产业升级。社会化媒体的相关企业,本身也都是一些信息运营商或是营销、创意类公司,此类公司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人均GDP附加值高,符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
第五,能进行全球化形象宣传。由于社会化媒体的特殊性,能够充分利用其覆盖面广、全球一体化的特性。做好社会化媒体的正面宣传工作,可有效的将城市形象向全球进行有效的推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关乎未来、刻不容缓。
为了切实加强社会化媒体建设,我们建议:
1、政府安排专业资源投入社会化媒体建设。安排专业岗位和人员负责,或安排专项的资金购买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化媒体建设。各级政府的传统官方网站应不断升级,同时加强在微信、微博、社交网站、手机应用等新兴媒体上创建官方渠道。
2、宣传部门在传统宣传工作范围外扩展在社会化媒体的宣传工作。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应对危机公关,正面宣传和展示正能量,由传统的单向宣传工作转化为互动的宣传工作。
3、社会化媒体产业化。适时引入国内外一流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包括社会化媒体运营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社会化媒体创意公司,通过社会化媒体产业的大发展,打造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旗舰航母。(钱存龙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