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三五专栏 > 建言献策 >

深化教育改革 保证教育公平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6-06-13 09:35:12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一、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2年赤壁市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2013年嘉鱼县、崇阳县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2014年咸安区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2015年12月初,通山县、通城县也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且赤壁市、嘉鱼县、崇阳县、咸安区均已通过教育部认定。截止目前,我市6个县市区全面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验收,标志着我市已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我市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
 
  一是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县市区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校际间均衡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各县市区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尤其是通过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山区教学点实现了与城里优秀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各县市区城乡教育均衡有了较大的改观和突破。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普遍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部分学校开创特色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教育品牌打造与创新做法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咸安区的教育信息化被评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通山县的“联校网教”教学新模式得到教育部、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同时通山县的教育扶贫摸索很有特色,建立教育扶贫集中基地,把全县最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104名孩子集中到育才学校免费学习,师生结对、生生结对,这种模式得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侯长安和市委书记李建明的高度评价。通城县编制的《通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全市第一个在县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具有法定效力,同时借助均衡化评估的机会为全县中小学校址办理完成了土地证;全市的“置换培训”“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等工作也开展得很好。
 
  二、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依然不足。虽然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但我市义务教育还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县与县之间、县与周边地市特别是县与发达地区之间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尽管我市6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通过省级评估,但仍有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村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尚未达到相关标准,还需要政府保持一定的投入力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没有终点,而是始终在路上。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仍需加大投入。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用好教育装备是完成教育任务,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保障。但目前还存在部分村小特别是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还未配备到位、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网络未全覆盖、教师应用水平不高、政府采购设施设备后无人长期维护维修等问题。仍需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教育部门加大人员培训广度力度。
 
  (三)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我市总体而言教师编制偏紧,部分县明显不足。虽然各县市区教师补员机制逐步理顺,但目前师生比标准是2004年以前标准,随着义务教育学校学科增多,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学科教师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南三县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备,尤其是通山县没有实现按核定教师编制“应补尽补”,目前仍然有300余名原来历史遗留的有编制的代课老师,并且这两年部分学校为解决教师紧缺又新增了部分临聘老师,为将来的长远发展积下隐患。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原有部分老师素质不高,比如咸安区经综合考量,有165名老师完全不能胜任(含少数常年生病的老师),甚至走上讲台就是贻害学生;同时近几年通过教师新机制补员的老师也存在着素质低下、不能安心从事教育的现象,比如各县市区新招的老师有半数左右并非师范专业,基本功很差,教育教学理论与知识完全脱节,有部分人为了就业,兽医专业、园艺专业在学校当语文、数学老师。
 
  (四)教师改革性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情况各县市区不平衡。市直学校改革性补贴已纳入财政预算,咸安区4项当中纳入预算2项,南三县义务教育教师改革性津补贴没有纳入各地财政预算。各学校没有自筹来源,只得紧缩节约学校公用经费,适当安排一部分钱来发放改革性补贴,有的学校发得多些,有的学校发得少些。这就没有体现义务教育国家办的属性,同时引起学校公用经费不能足额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办公上,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长远发展。另外,还造成同一个县市区内部不同学校之间改革性补贴发放的不均衡,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埋下了定时炸弹。
 
  (五)城区内的教育均衡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大班额现象依然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市城区内大量人口进入城区,城区内学龄人口急剧增多。但新建住宅小区大都没有配套规划建设中小学校,致使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就温泉城区而言,市实验小学有学生4696余人,平均班额74.3人;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有学生3220人,平均班额54.5人;郭林路小学有学生2515人,平均班额69.8人;泉塘、杨下等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平均班额也分别达到60.7和59.5人。各县市区城区学校也存在相同情况。城区化解“入学难”问题仍需要政府新建义务教育学校。
 
  三、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等化和优质教育均等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和教学点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城区需要新建学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等,还得新建学校,解决教师应补尽补补员机制,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都需要经费的投入。
 
  (二)市政府和湖北科技学院建立教师联合培养机制。毋庸讳言,现在整个咸宁市从市区中小学到乡镇中小学,教学的骨干力量仍然是原来咸宁师专和咸宁师范、阳新师范、蒲圻师范等几所大中专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他们一方面是正规师范专业科班培养,教学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另外一方面,他们大部分是当地人,原来大多属于定向培养,所以他们回报家乡、服务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强,教学责任心高。近几年虽然各县市区都招录了一部分全省新机制教师,但据初步估算(因为没有这个统计口径),有一大半是非师范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甚至走上讲台一两年了还完全不能适应、不能胜任,教学业绩也普遍较差,反过来,这一部分新招录的教师还不能安心于教学,人心思走,普遍责任心较弱,根本没有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和奉献精神。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农村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让优秀老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结合我们咸宁实际,我再在前面加一个招得来。就这四个方面解决了,农村教育水平就上去了。我觉得市政府可以和湖北科技学院建立教师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湖北科技学院师范类专业的优势和特长。第一,现在各县市区都缺老师,老师队伍老化,各县市区是有较大需求的,如果我们市政府和湖北科技学院建立联合形成订单培养模式,这些招来的师范类学生的就业不成问题。第二,这些招来的师范类学生以当地生源为主,下得去也留得住,经过学校专业培养,将来也能教得好。至于在具体的招生操作层面,我们可以降10分录取,签订本地服务5年以上合同等。
 
  (三)建构教师队伍的正常进出机制和正常流动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咸安区还在摸索建立教师业务能力考评机制,但目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不理想,目前对师德较差和完全不能胜任的教师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建议市政府指导各县市区完善教师退出或是转岗机制。把师德严重缺陷和教学水平完全不能胜任的现任教师进行清退或转岗。同时,目前各县市区基本都建立了教师交流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师15131人,教师(校长)交流1514人,占比超过10%,但我们的交流机制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完善:一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利益主义,二是主要以单向交流为主,缺乏双向渠道。据我们调查了解,部分县市区城区老师下到乡镇学校是为了评职称量化考核多打几分、经济上得到援教老师的补助,完全是下去打酱油的,部分下去的老师水平并不高,没有经过优选,不能坚持吃在乡镇、住在乡镇,甚至以城里老师自居,高高在上,还不参加援教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这不但没有起到交流应有的作用,反而恶化了城乡老师之间的关系,造成乡下老师的不满。另一方面,大多交流是城里老师援教乡下,很少有乡下老师进城学习锻炼的。其实,这就是一种偏见,如果给乡下老师进城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会倍加珍惜、加倍努力,学习城区学校的成功做法和优秀经验,回去后摸索转化所学的教学管理成果。解决这两个方面困扰关键还是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改善管理、改变教育管理理念,同时下放部分管理权限。比如对于援教老师就应是以援教学校的考核为主而不应该是教育局直接考核。
 
  (四)市政府出台关于各县市区教育的指导性意见。介于各县市区在教育投入、编制管理、两费一金的使用、政策性补贴的安排、教师管理等方面差异过大,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各县市区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有些方面作出硬性规定,同时预留空间。既便于市委市政府进行指导和督办督查,也强化规范各县市区的政府教育行为。
 
  四、解决温泉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温泉城区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均等化和优质教育均等发展应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目前在现实中教育均衡矛盾较大的一块,所以专门就温泉城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谈想法。
 
  (一)科学规划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在硬件上夯实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各学校之间办学条件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立足实际,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好硬件基础。一是督促以城市小学标准改造升级城区所辖学校,特别是村办小学。二是适应城区人口变化情况,由政府主导再新建一批高标准中小学校。目前要解决城区的大班额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应该要新建学校,虽然靠城郊和城乡结合部几所小学如双泉小学等还可以继续容纳部分学生,但就温泉城区就读中小学学生数总体而言,温泉城区仍然存在学位不足的问题。所以温泉城区除了从治标上改造部分学校之外还应该从治本上再高标准新建中小学。特别是要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新建住宅小区,根据规模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三是根据城区建设规划,提前预留教育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城区中小学校。四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鼓励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温泉小学、温泉中学等名校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办学,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惠及更多的城区中小学生。五是温泉城区还要引进大型民办教育集团办出优质的民办学校,政府在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等方面予以同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
 
  (二)增加教师编制,优化师资队伍,在软件上强化保障。要尽快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一是依据城区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情况,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尽快配齐配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二是要给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用人自主权,让其能招聘优秀教师,逐步解决大班额和代课教师问题,不断优化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结构。三是出台和实行引进优秀教师政策,引进各地优质师资到城区学校任教。四是打破学校重点非重点界限,在资源配置和教工待遇上做到一视同仁,优秀师资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流动收入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还应有所提高。
 
  (三)深化教育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在机制上致力创新。一是要树立正确导向,坚决改变那种把教育当产业发展、当赚钱机器的错误做法,彻底消除教育的功利性,还教育以公益性面目,让城区义务教育发展步入正确轨道。二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市区一体、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尽快打通市区两级学校教师流动壁垒,建立市区优秀教师、校长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三是要建立完善扶助薄弱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机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简单地以强补弱,而要综合面考虑各方面情况,对相对薄弱甚至处境比较困难的学校从政策扶持、师资力量、硬件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使每一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四是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教育”的新机制新途径,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和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着力提高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五是进一步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为城区中小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